2018, 03.14〈白色情人節〉
.
時光回溯至2014年,當時被心病纏繞著的小孩,只盼能在離去前再多踩踏幾下活過的足跡,哪怕這急速更迭的世界不留情面將你抹去,也不想愧對自己與身旁仍愛著的人們。對外一直故作堅強假裝著,以為裝久應然成真,事實不然⋯ 。而好轉的關鍵在於這些貴人,羅恩妮老師便是其中之一,那年我瘋狂地愛上《It was may》這首歌,那是自我療程裡很具療效的憂解,此作正是今年2018榮幸一起合作劇場Re/turn的導演、劇作家蔡柏璋(作詞)與音樂家羅恩妮(作曲),不可思議,真的不可思議。他們曾在某訪談裡說道:「30歲前想的是小我,只想著怎麼讓自己的作品更完美,但30歲後,開始會想做些對大環境有意義的事。」 這讓我回想到先前一直感到無力的主因:「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道:『我們滿腔熱情在大西洋下開通隧道,把新舊兩個世界拉近幾個星期,但是到達美國人耳朵裡的第一條新聞,卻可能是阿德雷德公主得了百日咳。』」 無奈這是人性。真誠多麼可貴,可在這時代它被消耗到多麼廉價?我不排斥大眾主流文化,畢竟它支撐著生存的規律,但真的還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事,它們可以拯救生命,使人重燃希望,使人不必自欺、麻痺。而我們始終沒有耐心或勇氣去做不同的選擇。
.
你知道,這些才華洋溢的藝術家(或任何對這世界有所貢獻的人們)大可拋下這塊毫不團結又虛偽的土地,遠走他方追求美麗的未來,但是他們選擇相信這條崎嶇的路,相信我們這群自私的人,他們敢作不同的選擇,這不容易啊,我們也都清楚明白,卻也都毫無自信,懦弱又虛假,甚至惱羞批判起這些良善,只為自己每早起床照鏡時看來不那麼醜陋難堪。
.
不知為何會寫到這裡,只是今天到羅恩妮老師家拜訪,遲鈍的我結束後回到自家才被告知今天是情人節,而老師卻願意把時間留給我,只為指導這個小朋友一些非常基礎的影視/劇場配樂觀念,我真的很感動也好心疼,看著老師為了突顯出演員優秀而又細膩的演出,不斷自我質疑地譜寫出一個個美麗動人的音符,一下無奈地揶揄自己,一下又突然像個孩子般,雀躍地與另一個幸運目睹這私下一切的小孩子分享,那些又疼痛又驕傲的喜悅,寫到這眼睛都不爭氣了⋯ 親愛的老師啊,您不知道《查理》那張唱片,因為有您的編曲,讓一個生病的孩子對未來又重燃起了希望,真的真的很感謝您,好謝謝你們沒有放棄我們。
.
也許您覺得沒什麼,但還是想告訴老師,你們在做的事情是非常具有力量的,也許進程稍微緩慢,但是我真的相信也清楚知道你們的作品絕對是對大環境有意義與幫助的,看著你們對作品與所要傳遞的意念、訊息是如此堅持與嚴格把關,這讓我充滿了力量。實然,又被溫柔細膩地拯救了。
.
謝謝羅恩妮老師,謝謝您的音樂,
這是我度過最美麗的白色情人節。
#羅恩妮 #蔡柏璋 #Return
羅恩妮 蔡柏璋 Pao-Chang Tsai